高校多校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7-12-13 09:36 高校多校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 —— 以桂林市高校为例 黄 恺 (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多校区办学已属于常态化,高校也面临诸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对后 勤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校区办学师生员工对高校后勤保障需求更多元化,涉及的面更广,渗透领域更多,需要 全方位促进后勤服务部门的刚性发展。针对高校多校区办学交通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相应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桂林市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交通运输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1-0222-02 高校后勤服务面临结合“互联网+”对各个服务领域进行整 合、改革和创新,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以更好地服务高校、服 务社会的任务。高校多校区办学,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是基础, 交通运输服务又是维持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根本保障之一,应建 立完善的高校后勤交通服务体系,为高校有序运转保驾护航。 一、桂林市高校后勤交通服务现状 (一)桂林高校校区分布情况 目前有 10 所高校(含独立学院)在桂林市办学,在校学生十 几万,90%的高校都是采用多校区办学,具体如下:广西师范大学 (含漓江学院)拥有王城、育才和雁山三个校区;桂林电子科技大 学拥有金鸡岭东校区、金鸡岭西校区、花江和北海四个校区;桂 林理工大学有屏风校区、雁山校区和南宁校区;桂林师范专科高 等专业学校有信义、甲山、普陀路和临桂四个校区;桂林医学院 有东城校区、乐群校区;桂林旅游学院有骖鸾、雁山两个校区;桂 林航天工业学院有尧山南、北校区和来宾市校区。桂林市的高校 基本都是采取多校区办学模式,校区与校区之间的距离较远,少 则十几公里,多则几百公里,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桂林理工大 学。交通运输成为阻隔不同校区之间师生近距离交流的主要屏障。 (二)交通服务情况 1.校车。校车成为高校多校区办学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 是校车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职员工,在确保教职员工的运载基 础上,才允许部分学生搭乘校车。仅仅依靠校车的运载能力远 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工作等工作需求:(1)校车时间固 定,无法满足加班教职工的需求;(2)校车线路固定,无法顾及 全部教职工。 2.私家车。大部分教职工为了方便个人的工作而选择使用自 己的车辆,为此私家车成为广大教职工多校区办学的主要交通工 具之一,桂林市高校对于教职工使用私家车的补贴标准各不相同。 3.公共汽车及专线车。公共汽车及专线车主要服务的对象 是学生,因为这两类交通工具价格比较便宜,符合大学生群体 的消费水平。 4.出租车及网络租车。该类交通工具费用昂贵,学生难以长期选择该交通工具。主要在紧急或者没有其他交通工具的情况 下才会选用。 二、构建后勤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作用 (一)促进高校的发展及人才培养 1.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能有效增加 师生员工的交流,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 碰撞,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合,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 2.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当前桂林部分高校的新校区坐 落在郊区,离市区较远,不利于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社会;不利 于大学生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 的能力拓展。 (二)促进后勤服务部门的发展 1.完善基础建设及带动经济发展。通过构建后勤交通服务 体系能及时掌握后勤运输服务部门存在的不足及缺陷,有效促 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交通服务体系还能带动经济的发 展:(1)增加收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创造就业机会;(2)招商 引资,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和资金,服务师生、服务社会。 2.提高服务水平。当前在校大学生主体为 90 后,该学生群 体对于不同行业的服务质量较为苛刻,对于构建高校后勤交通 运输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提高整体运输体系的人 员素质及服务水平,有利于打造更好的服务品牌。 3.提高竞争力。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实行社会化已经十几年, 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生事 物的不断萌生和落后事物的淘汰、消融,后勤服务部门时刻要 经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冲击和竞争,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对于提 升竞争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后勤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构建 (一)校车服务体系 1.扩大校车运营规模。当前桂林市高校的校车主要服务于 教职员工,涉及学生及受惠学生的面窄,难以满足 学生出行的需求。高校应当在满足教师员工交通 服务的情况下,增加学生专用的校车,形成服务学生的校车运 营模式,解决学生交通困难。 2.校园代步交通运输工具服务体系。当前桂林市高校校园 内的交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式:(1)校园电瓶车代步车,收费一 般为 1 元每人每次,仅限于校区内。(2)学生自购自行车、助力 燃油车、电动车、家庭用小车。以上车辆在校园内的不规范行驶 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障碍。后勤交通运输部门应当联合高 校学工部、保卫处等部门完善校园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满足广 大师生员工的学习、教学和工作的基本需求。 (二)公交、专线车辆服务体系 1.完善公共汽车联合运营体系。公共汽车交通运输属于公 交集团管辖的运营交通工作,高校之间应该达成共识,与公交 公司加强协调,确保同一学校不同校区之间公交车互通,确保 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公交运营贯通。 2.规范专线车运营。后勤交通运输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发展 需求,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社会资源,规范高校不同校区间 专线运输车辆的运营服务,做到合法、安全、便捷、高效。 (三) “互联网+”校园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1.校车“互联网+”服务平台。建立校车网络咨询、查询平台。 该平台包括校车微信公众号、校车服务终端、校车服务 TPP 等。 2.校园交通运输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为广大师生员工提 供以下的服务:(1)车辆租赁服务。包括校园公共接待用车的车辆租赁、学生活动交通运输车辆租赁服务。 (2)车辆日常维护服 务。包括对社会上的车辆、学校公共用车及教职员工私有车提 供有偿的保养、维修和保险等各种服务。 3.监督评价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加强对校园后勤交通运 输服务运营的监督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创新能力、管理能 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配备先进适用的网络设施及 配套衔接的技术装备,从而构建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服 务体系。 (四)交通运输培训服务体系 1.完善交通运输培训基础建设。包括对驾驶员进行理论培 训的场地、机动车驾驶培训场地、测试场地等基础设施,完善自 身的交通运输服务培训体系。 2.建立驾驶员培训学校。(1)当前在校大学生学习学习机 动车驾驶技术已经较为普遍,可以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学习驾 驶技术的需求;(2)通过交通运输培训提高后勤服务部门的经 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方妙生,黄新民.高校校园交通环境改善的对策—— —以浙江 师范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8) . [2] 李新民,张健.高校校园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来源:职业教育,2017年1月刊(总第555期))
文章分类:
交通运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