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什么是《国际收支手册》,它有哪些版本,最新版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7-10-25 14:13作者: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来源:中国服务网

《国际收支手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用于指导和统一各国国际收支数据统计方法的手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国际收支统计标准的制定,于1948年1月出版《国际收支手册》第一版,主要目的在于奠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期提供具有国际标准的报告的基础。第一版主要包括报告数据的表格以及完成这些表格的简要说明,没有对国际收支的概念或编制方法进行一般讨论。《国际收支手册》第二版于1950年公布,大大丰富了《国际收支手册》中用以说明概念的材料。1961年公布《国际收支手册》第三版,不仅奠定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报告的基础,而且提供了一整套可供各国满足自身需要的国际收支原则。197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国际收支手册》第四版,该版对对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变化及国际交易方式的重要变化做出了反应,更全面阐述了有关居民地位和计值的基本原则以及其他会计原则,并为使用标准组成编制各种差额数据提供了灵活性,但是该版本不提供任何首选表述形式。1993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BPM5),该版与同期编制的《1993年国民账户体系》进行了协调,对定义、术语和账户结构作了很多修改,包括:将经常账户中的资本转移和非生产资产移到新指定的资本账户;将资本账户重新命名为金融账户;将服务从初次收入(以前称为要素服务)中剥离。此外,《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为与《国民账户体系》保持一致,引进了作为微观基础的各种单位和部门,而不是将经济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单位。此外,本版手册除国际收支统计外,还纳入了有关国际投资头寸的内容。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第六版,由于过去十多年中,在国际投资头寸、直接投资、外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和储备资产方面的详细工作成果被纳入其中,为反映有关交易、其他变化和头寸的一体化观点,该版被命名为《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与并行更新的《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保持一致,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并解释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统计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惯例;通过推广国际上采用的指导原则,来促进数据的国际可比性;说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统计与其他宏观经济统计之间的联系,促进不同数据集之间的一致性;简单介绍国际收支数据的用途、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其他变化以及作为一个经济体国际账户的国际投资头寸。

《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共有14章和9个附录。其中第1-6章为介绍性章节,分别为导言,框架概述,会计原则,经济领土、单位、机构部门和居民地位,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职能类别,第7-13章分别对每个主要账户进行了介绍,分别为国际投资头寸、金融账户、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其他变化账户、货物和服务账户、初次收入账户、二次收入账户、资本账户。第14章为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分析中的部分问题。9个附录分别为:特殊融资交易,债务重组和相关交易,区域性安排:货币联盟、经济联盟和其他区域性报表,跨国企业活动统计,汇款,专题综述,国民账户体系世界其他地方账户与国际账户的关系,与《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不同,标准组成和部分其他项目。相对于《国际收支手册》第5版,第6版保持了其总体框架,与之具有高度连贯性,但同时进行了重大修改,最主要的修改体现在:修改了有关加工贸易和转手买卖的处理办法;修改了金融服务的计量办法,包括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证券买卖价差以及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的计量;细化了直接投资的内容(与经合组织《外国直接投资基准定义》保持一致,主要包括对控制与影响重新定义;投资链和联属企业处理;在资产和负债全值基础上列示数据,以及按照方向原则列示数据等);介绍了与储备有关的负债、标准化担保和未分配黄金账户等概念;介绍了用以计量国际汇款的新概念;更重视资产负债表及其脆弱性问题(有一章介绍了由国际收支交易之外的其他方面所引起的流量);加强了与《国民账户体系》之间的协调(例如,全面阐述了《国民账户体系》/《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对金融工具的分类,采用了相同的术语,例如: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并且增加了很多内容——本次修订的篇幅增加了一倍,因为内容更详细,解释更全面,同时增加了新附录(如货币联盟、跨国企业和汇款)。